找到相关内容3855篇,用时4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包容、和谐、快乐——弥勒信仰与和谐社会浅述

    入翅头末城。弥勒之足,始入城门,娑婆世界,六种震动,阎浮提化作金色世界。弥勒端坐城中金刚法座,以大慈悲为众说法:释迦牟尼佛,出现五浊恶世,为汝等说法,无奈汝何,教值来缘,令得见我。我今摄受是诸人等:...,完全领受具足戒。  (4)身心要精进,慈悲利益众生,当下承担众生各种苦难, 常修禅定,受持般若波罗蜜多心法。  (5)勤修十善道(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两舌;6,...

    潘建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2370566.html
  • 千里学禅(1)

    一切的事物,而对他们却没有关联和行动---承认而不投入?但如果不关联,我又怎能产生慈悲?僧人们时常说修「四无量」,它好像是一个很基本和单纯的禅观目标,但如果没有对人,对动物,甚至对昆虫有企求,有期望,又怎能产生慈悲?这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以前,我总认为人要去体验慈爱,我以往写及的爱,喜和悲,和佛教的都不同。佛教的爱,喜,悲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佛学要人使这些心意性质纯正,不可以对凡事凡物有...

    珍.堪冒顿.梅勒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5170744.html
  • 明末净土宗莲池大师云栖袾宏之佛化儒道及其逼近耆那教与反驳天主教(2)

    不得故杀。 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孝顺,方便救 护一切众生, 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是菩萨波罗夷 罪。( 注 50) 波罗夷又译「捐弃」(舍功德)、「翻弃」或「堕落」(入「 恶趣」)、「断头法」不能复活、「他胜处法」(烦恼克服智 慧),是最严重的罪名。菩萨「若见杀生者,如刀刺其...

    王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171096.html
  •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

    是由自爱出发最后归结为纯粹的爱。人都有自爱,进而有性爱、情爱、渴爱,由于对众生的强烈的渴爱,而产生怜悯之,不仅能感受自己的痛苦,也能感受他人的痛苦,因此又能以亲切的友爱关怀众生。佛教伦理的慈悲原则是...人的密切相关性是慈悲的出发点。又据缘起说引出的无我说,认为人并无具有实体的「我」存在,由此也就产生自、他一体的观念,进而也就自然生起「同体大悲」了。   大乘佛教把慈悲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小悲」,...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071302.html
  • 加强佛教自身建设 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参加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扩大会议的三大语系佛教代表访谈录

    人类的摩擦、灾害也一天天地会多起来。  怎样深入地理解“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呢?“善用其心就是大智慧;“善待一切”就是大慈悲。把它归到佛教的整个教义体系、教义思想里面,那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再把它推...庄严语、柔顺语,互相尊重,礼让文明,这便是真正的“口和无诤”;如果人与人之间同以感恩心平等心悲心欢喜心乐共处,远离猜忌、恐怖、怯弱、忿恨之心是为真正的“意和同悦”;如果大家都是在法律法规之...

    桑吉扎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171409.html
  • 佛教界全国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访谈录

    理塘县投资50万元建成了首家敬老院,供养了60岁至100多岁的二十余名孤寡老人,每年投资10万元为他们解决生活用品,并请专人进行护理,定期为他们添置衣被,从而体现藏传佛教的慈悲,为当地政府减轻负担。  ...的政策宽松、环境优越,培养人才并不一定要求他们出家。在家也好,出家也好,只要他们有信仰,能为佛教事业、为国家作贡献,都是优秀的人才。  出家人不要有优越感,对在家人起慢;在家人也不要看出家人文化素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571415.html
  • 禅学悟道与生命实存——蔡日新先生访谈录

    隋唐之禅宗最富有代表性。惟其如此,在禅宗的应机堪辨、棒喝怒呵之中,却无不是一片慈悲的体现;也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光,因而,读者若沉浸其中,含英咀华,则自有一番至味在心头。如果将修定与参禅相结合起来,则...也使禅学由单纯的深山习定,转化为追求心性的解脱。本此原则,六祖对于坐禅还提出了他一整套独特的理论,他认为:“此法门中,坐禅元不着心,亦不着净,亦不言不动。若言看心,元是妄,妄如幻故,无所...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83771420.html
  • 佛教的财富观——宽昌法师访谈实录

    六度四摄)第一条都是(布施)。六度的第一条是布施,四舍的第一条也是布施。为什么?讲究布施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这样?布施。就在于破除你的贪心,升起你的慈悲,破除自我的执着,对财富的一个执着。升起对大众的一个慈悲的一个。所以呢,不仅仅是看在钱本身。说你有钱,那么你的功德就多,不见得。   因为佛教说布施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强调一个叫净布施。干净的净,净布施。你在布施的时候,你一定要,叫他无所求,当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390471449.html
  • 《法华经》导读

    所以我们心里的水火鼓动起来的时候,身体就会水火不调。在这水火煎熬的烦恼之中,就需要观世音菩萨。“观”是智慧,“观世间音声,皆令解脱”,这里面有慈悲。我们现在的人很不慈悲,本来是子孙后代的饭,现在自己先...要学《弟子规》、《大学》、《中庸》,那么仍然是成佛的。你说我要学密宗,也可以,最后仍然是会成佛的。甚至也有人说:“哎呀,我的根器是小乘根器,我不发大乘,我先学出离心,以后再回小向大,《法华经》不是讲...

    明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3771663.html
  • “半跏思惟像”再探

    因果经”云:“尔时太子(悉达多)启王出游,王即听许。时王即与太子并诸群臣,前后导从,按行国界,次复前行,到王田所,即便止息,阎浮树下,看诸耕人。尔时净居天化作壤虫,鸟随啄之,太子见已,起慈悲,众生可...

    李玉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3971667.html